科技专利变现需临门一脚
2015-06-25 00:00
本报讯(记者杨心平)时光荏苒,中国多晶硅“黄埔军校”所在地乐山再续前缘:乐山高新区,四川省世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纳米催化剂和纳米催化技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分别为《在陶瓷上烧固二氧化钛膜面的制备方法》和《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由此生发,《一种利用处理四氯化硅得到的水合硅酸钙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也即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5年如一日,专注于多晶硅生产副产物——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研发,世峰环保成功挑战世界级难题。公司委托北京大学所作的实验表明:利用本专利技术处理四氯化硅,工艺流程短,只进行一次反应,就可以根治四氯化硅污染,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产生,工艺用水循环使用,没有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能综合利用的副产品为水合硅酸钙和氯化钙。
这一科研成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严格管控的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危废化学品,将通过上述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合硅酸钙和氯化钙应用广泛(水合硅酸钙是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最终真正变废为宝,不再是谈多晶硅四氯化硅色变。对此,全球多晶硅市场领先者——德国瓦克公司的经验已有参照。
这一科研成果同时意味着,乐山拥有了跻身多晶硅乃至太阳能光伏产业、行业制高点的“金刚钻”。
有了“金刚钻”,就可以揽下“瓷器活”。眼下,世峰环保已与永祥多晶硅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即将实质性开展试验示范合作。
“我们的专利技术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得到的副产品有水合硅酸钙和氯化钙。我们准备将水合硅酸钙用于土壤调理剂,但专利变现遇到了瓶颈制约。”昨(24)日,乐山高新区创业孵化园内,世峰环保总经理谢军与记者交流时喜忧参半,因为“水合硅酸钙用于土壤调理剂,国家还没有针对这一新材料应用的认证标准。”
没有“准生证”,水合硅酸钙就无法变现,只能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没有“准生证”,一项破解世界性难题的科技成果就无法产业化——没有下游应用,上游对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研发就失去了落地的土壤。
积极推动专利变现,乐山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与质监、农业、环保等部门近年来联合组织了多层次专家会商,并通过各自所在的条块申报沟通,力争早日打通实验室到车间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产业的变革终将依托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搭载。世峰环保专利方法的转化变现,科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亟需关键时候的临门一脚。
相关文章:
[行业资讯] WIPO大会关于地理标志的新工作计划草案
[行业资讯] 第八届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行业资讯] “DIOR”家具商标之争见分晓
[行业资讯] 工商总局就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征求意见,提出依法处理
[行业资讯] 你知道吗?商标转让居然有这么多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