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创业的“土壤”更肥沃
2015-06-19 00:00
原标题:让创新创业的“土壤”更肥沃
从武汉、青岛到天津,从高校到创业园区,近一段时期,记者在全国多地的实际探访中,亲身感受到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以及政府和社会对创业者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愈加肥沃。
从专利到产业背后的社会推力
近日,在武汉古田二路的凯德广场工地,耸立着9个塔吊,吊车下面数十位工人作业,不同于别的工地,这里却不见飞扬的尘土。
这一切,源于工地里安装了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李恒研发的“高空雾化喷淋系统”,这套国内首创的除尘系统经过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评审:“在风速低于二级的情况下,可使工地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低84%。”
李恒这位24岁的年轻人,毕业于武科大的机械工程专业,凭借自己大学期间申请的专利“治霾神器”,创办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近一年销售额约500万元。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申请专利,开办公司,李恒走过的创业道路,正是现在无数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走的道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50万人,归国留学人员预计将达40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联合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计划2014年到2017年引领80万名大学生创业,从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
知识产权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潮下,我们国家的创新环境也越来越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政策日趋完善。
过去一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最引人瞩目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识产权法院成立,掀开了我国知识产权法治保护的新篇章。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2014年12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公布了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用创新驱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说:“2014年,我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4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92.5%;惠及1850家中小微企业,较上年增长31.3%。”
据了解,现在全国各省区市都结合自身实践,制定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曾经一贷难求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有门,知识产权变成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真金白银”。(本报记者 袁于飞)
相关文章:
[行业资讯] WIPO大会关于地理标志的新工作计划草案
[行业资讯] 第八届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行业资讯] “DIOR”家具商标之争见分晓
[行业资讯] 工商总局就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征求意见,提出依法处理
[行业资讯] 你知道吗?商标转让居然有这么多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