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创新创业的“土壤”更肥沃
  从武汉、青岛到天津,从高校到创业园区,近一段时期,记者在全国多地的实际探访中,亲身感受到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以及政府和社会对创业者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愈加肥沃。
  从专利到产业背后的社会推力
  近日,在武汉古田二路的凯德广场工地,耸立着9个塔吊,吊车下面数十位工人作业,不同于别的工地,这里却不见飞扬的尘土。
  这一切,源于工地里安装了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李恒研发的“高空雾化喷淋系统”,这套国内首创的除尘系统经过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评审:“在风速低于二级的情况下,可使工地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低84%。”
  李恒这位24岁的年轻人,毕业于武科大的机械工程专业,凭借自己大学期间申请的专利“治霾神器”,创办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近一年销售额约500万元。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申请专利,开办公司,李恒走过的创业道路,正是现在无数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走的道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50万人,归国留学人员预计将达40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联合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计划2014年到2017年引领80万名大学生创业,从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
  知识产权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潮下,我们国家的创新环境也越来越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政策日趋完善。
  过去一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最引人瞩目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识产权法院成立,掀开了我国知识产权法治保护的新篇章。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2014年12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公布了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用创新驱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说:“2014年,我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4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92.5%;惠及1850家中小微企业,较上年增长31.3%。”
  据了解,现在全国各省区市都结合自身实践,制定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曾经一贷难求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有门,知识产权变成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真金白银”。(本报记者 袁于飞)
                  
                  



 
                                 
                                 
                                 阿根廷商标注册
 阿根廷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