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濒危传统

时间: 2015-04-08 00: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Shan Yuqiu    点击:

  面具舞‘池哥昼’是甘肃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曾经濒临消失,所幸被及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才得以焕发新生机。

  

  甘肃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感触颇深:没有及时、强大的抢救保护体系,许多难以复制的珍贵文化将因为保护力度不足、资金短缺而濒临消失。而让他们更高兴的是,从今年起,这些文化遗产还将得到更“给力”的有效保护。

  

  甘肃省近日专门出台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立法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这一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甘肃文化积淀厚重,共有2.7万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甘肃“花儿”和环县道情皮影戏曾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兰州太平鼓、陇南“池哥昼”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甘肃还有41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甘肃在保护和传承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04年开始甘肃每年列入财政预算15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2013年开始增加到700多万元,形成了非遗保护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甘肃还建立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给予每名省级传承人每年5000元传承补助费。甘肃还于2014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抢救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能得到传承和创新。




------分隔线----------------------------
热门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1037)双软认定(1035)高新技术认定(1035)政府扶持(1035)政府支助(1035)工商变更(1035)知识产权验资(1035)专有技术评估(1035)专利价值增资(1035)版权价值评估(1035)专有技术增资(1037)版权增资(1037)专利增资(1037)商标增资(1037)知识产权增资(1037)版权评估(1037)商标评估(1037)双软企业认定(1035)
Copyright 2014-2019 dm-ip.com
深圳大墨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htm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网站统计
粤ICP备18068560号-1
+86-0755-3305 9979  
info@dm-ip.com  
www.dm-ip.com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苍松大厦601 
人才中心
招聘启事
藕池镇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