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睡眠专利”加快成果转化 静安模式让科创中心建设与业态调整比翼齐飞。
今年5月,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强烈反响。近日,包括出入境、人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在本市纷纷落地。
记者就此热点话题采访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他透露,静安区虽然没有“大院、大校、大所”的先天优势,但根据区域特色,静安区委初步拟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近80条实施细则,将提交本月下旬召开的静安区委全会上审议。其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活“睡眠专利”加快成果转化、把打造科创中心与南京西路“金街”等业态调整相结合等,打出有静安特色的“科创牌”。
真金白银支撑创新
采访在静安区政府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进行,落地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好雨知时节,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政府部门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有限能力,发挥有效影响,有所为有所不为。”孙建平开门见山,从政府在打造科创中心的定位说起。
在他看来,上海要打造科创中心,政府部门必须坚持“三不”原则:不越俎代庖、不拔苗助长、不急于规范,“要打造静安的创新生态圈,必须遵循市场的成长规律;如果政府大包大揽,就会走进自娱自乐的怪圈。”
据透露,静安区正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商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激活“睡眠专利”,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孙建平介绍,他在松江区当区长时,曾有大学生从“睡眠专利”中找出一种路灯的继电器专利,可以节能40%,并找到专利的相关人达成代理协议。政府则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拿出一条大学道路给他试验了一年,效果很好,一个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就这样诞生了。“我们希望鼓励人们寻找‘沉睡’的专利,并积极将成果转化,让那些通过科技创新‘一夜暴富’的人越来越多。”
静安区地处市中心,商务成本高,没有发展园区的先天优势,但静安和纽约的科技创新模式很像,可以发挥静安区“三心叠加”(科创中心、金融创新中心、时尚创新中心)的优势,形成独特的静安科技创新产业特色。
据介绍,除了人们熟知的“足记”、“新车间”等,静安区的创客已经形成150个团队,金融服务业有近400家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还成立了静之宝天使基金,增加设立了产业引导资金等,给予科技创新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
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静安要想把科创中心发展好,关键是以人为核心。”孙建平表示,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评价,有容乃大,才能汇集天下英才。尤其是如何面对失败,是在人才评价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创新观就是要面对创新失败,“创新不成功不该叫‘创新失败’,而是‘成功试错’,要把这种观念应用到科创中心建设中去。”
近日,本市推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的相关政策后,静安区作为先行先试区域,也对符合条件者开辟人才居留、签证等“绿色通道”。同时,静安区将整合党校、行政学院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等,为区域内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设计个性化培训课程;并邀请国内外优秀创业者对处于创业成长期的创业人才做专心辅导。
在建设科创中心中,静安区的一大优势在于是上海最发达的专业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占98%以上。为此,静安区政府将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把一些关于人才的服务委托给社会服务机构,吸引大量人才在静安汇聚,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借科创更新南京西路
打造科创中心并不只是“技术控”,也和城区业态升级、城市更新等息息相关。孙建平透露,静安区充分利用国际化合作,已经形成了不少科创成果,比如在智慧商圈上的打造上,正在和德国相关方面洽谈,希望尝试合作悬挂式轨道交通,为未来的都市人出行多一种选择。
在南京西路“金街”,结合城市更新,在锦沧文华酒店的改造上,现在正在商谈运用一种美国的创新技术,不动楼宇,仅仅调整楼层高度等,就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持城市更新。据了解,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化企业集聚到这里,形成科创和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在南京西路的一些商务楼,也正规划打造“连廊”,把孤立的商务楼宇串联起来,错位发展,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新趋势。
不仅是南京西路“金街”,对于不少静安的“老字号”企业,同样面临在“互联网+”时代“华丽转身”的问题。比如,传统的食品企业冠生园目前正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一楼的咖啡馆里,可以“头脑风暴”畅谈创新理念;旁边有银行随时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承接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