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的江苏省江阴市,依山傍水,襟带三吴,扼守长江咽喉,有着“芙蓉城”的美誉。近年来,江阴市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2015年江阴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给美丽的“芙蓉城”又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多措并举出新政
改革发展,政策先行。近年来,江阴市坚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之路,并在2009年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积极落实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措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区域竞争实力。“江阴市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构建一套完备的政策体系,以专利资助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提升专利质量、开展专利布局。”江阴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亚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江阴市在2013年将发明专利授权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并于2014年调整了专利资助政策,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发明创造,鼓励企业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通过设立专利奖并制定《江阴市专利奖实施办法》,对突出的专利项目予以奖励。据了解,对于能够对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领域带来重大影响的专利项目江阴市都给予突出奖励,目的就是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提升专利质量。
此外,江阴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十百千”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位一体”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运用。另外,江阴市建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与认定制度,增强传统产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纺织、冶金、机械、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推进力度,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得益于多年来的诸多强有力的政策,江阴市知识产权工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2014年江阴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009年的3倍、2倍和8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0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12件,比2009年增加了8.53件。江阴市的经济发展,正在依靠知识产权而变得日新月异。
完善服务促发展
“完备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鼓励企业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和分析,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行业联盟,加快核心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陈光亚告诉记者,已建成的江阴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构筑了科技查新、维权援助、培训中心、信息分析、司法鉴定等5大专业平台。同时,为了培养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能力,江阴市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业务培训及企业专利信息查询服务,鼓励企业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据了解,目前,江阴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已为江阴市30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企业专利管理平台。
近年来,江阴市大力推进行业专利信息分析与预警研究,构建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帮助拟上市公司防范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并组织专门团队和相关专家,针对特定行业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在政府专利预警分析的指导下,江阴市多家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了专利布局,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阳光集团、法尔胜泓昇集团2家企业还分别承担了国际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充分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话语权。”陈光亚介绍,截至目前,江阴市已经建立了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及两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专利数据库,完成了液压机械、精纺呢绒、智能电表3个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积跬步至千里。截至2014年,江阴市共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67家,示范先进企业15家,其中3家企业入围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江阴这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芙蓉城’,在知识产权的带动下越来越焕发出更多的魅力,也让我们对知识产权工作充满信心。”陈光亚说。(李 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