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以“华亚中纺”等六件注册商标向银行抵押,成功获得3年长期贷款近1.2亿元,成为近年来江苏省最大一笔商标质押贷款。商标这座沉睡的“金山”,正渐渐显露出耀眼的光彩。
 
商标质押
 
盘活企业的无形资产
 
商标质押贷款,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法人以其商标作为抵押,向银行借钱。近年来,伴随着知识产权法律地位在我国的确立,商标这一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元素,并在企业融资方面发挥效力。
 
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纺织品制造、销售的民营企业。2015年12月,华亚化纤的第7975747号“华亚中纺”注册商标,成功争创“江苏省著名商标”。去年,企业为扩大生产急需资金输入,在有关方面的指导下,华亚将其注册商标抵押给银行,经评估后获得宜兴农村商业银行11967万元的贷款。回想起这次不同寻常的融资经历,企业负责人至今还不敢相信:“没想到LOGO能换钱,而且还这么值钱!”
 
对于小微企业和轻资产企业来说,商标也许就是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抵押物。在江阴经营养殖场的农户宦国清,去年眼见养猪效益看涨,就盘算着将养殖场扩大规模,向当地的农行江阴云亭支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工作人员到养殖场实地查看,对宦国清拿出来的各种不动产都不太感兴趣,却一眼相中了他个人持有的“华伯”这个牌子。经过评估,银行给宦国清发放了150万元的贷款,养殖“扩产”计划顺利实行。
 
“商标质押,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的意义。”无锡市工商局商标处的季刚介绍,有数据显示,目前80%以上的商标权融资金额都在3000万元以下,这个区段对应的基本为中小微企业。以无锡为例,截至目前,该市共有19家企业运用商标权质押贷款,共获得7亿元左右的贷款融资,其中不少都是“有牌子无资产”的老字号和农林企业。
 
20万:29
 
商标价值极少“变现”
 
商标是个好东西,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声名和美誉,还能换来“真金白银”。然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但对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够真正认识并善加利用的并不多。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注册商标申请量突破了20万件,而同期办理的商标质押仅有29件。从全国来看,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商标质权登记数量为895件,融资金额462.5亿元,相对于我国1000多万件的注册商标总量和2000多万家的企业总数来说,显得极不相称。
 
数字上的巨大鸿沟,折射出商标“资产换资金”面临的困境。“现实中,商标‘重申请轻利用’的现象十分突出。”江阴市市场监管局监管科的陈士龙告诉记者,很多商标持有人对商标缺少“有用”认知,在本身的商标品牌已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且需要融资的情况下,无视这个金字招牌可以作为质押标的物向金融机构请求借款,而宁愿托人情、跑关系做不动产典当借款。“这是典型的舍近求远。”
 
对商标的价值,认识模糊的不仅是企业,银行也是“雾里看花”。江苏银行无锡山北支行行长刘瑶坦言,对银行来说,以有形资产做担保进行贷款,只要资产没有灭失,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安全性就较高。而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都很大,一旦其权利丧失,商标就失去了担保价值作用,导致银行收回贷款的风险大幅度提高。
 
挖掘“沉睡的金山”
 
评估难题待解
 
一个商标到底值不值钱、值多少钱、能不能进行抵押融资,这些问题该由谁来认定呢?
 
“商标的价值,需要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这样企业在和银行的洽谈中,才会有可靠的依据。”江苏江特科技有限公司去年通过商标质押的方式获得了银行1000万元贷款,不胜欣喜的同时,企业负责人也忍不住吐槽:“为商标估价费了不少劲。”
 
记者了解到,对商标价值的评估,目前是商标质押融资中最大的难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品牌评估机构,但这些机构收费较高,以一个估值5亿的商标为例,评估费用约在30万元,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不少企业因此建议,政府应对商标评估环节给予政策倾斜,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锁定”商标品牌价值。
 
不仅于此,季刚还指出,商标除了可以用来抵押融资,还可以通过转让、许可、拍卖、出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变现增值,“唯冠”打赢“苹果”获得6000万美元商标转让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商标价值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企业更加重视对商标品牌的认识、管理、保护和使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规范、有序的商标交易平台,以实现商标价值的变现和流转。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商标处置流转机制,各类区域性的交易市场活跃度普遍较低。国务院今年1月出台意见,明确将研究设立国家级无形资产转让交易平台。随着交易机制的完善,商标这座“沉睡的金山”将真正显现其黄金般的价值。